抚今追昔 开创未来——胡耀邦同志题写校名的来历

发布者:陈丹发布时间:2016-02-26浏览次数:1636

作者:邓传德  刘进

    今年是新的江汉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十年来,江大人励精图治,筚路蓝缕,探索奋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合并组建十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工作中,学校研究决定并报请市领导同意,自201110月开始,学校校名使用胡耀邦同志手书体。这使我们回忆起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我校题写校名的来历。

  1978年,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揭开了序幕。当时,各类人才奇缺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春风,江汉大学等一批新型的地方大学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短短的几年间,全国各地创办这类新型的地方大学128所。江汉大学是这类学校中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在这类大学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

  江汉大学创办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自觉保持与武汉市经济体制改革同呼吸、共命运,大胆探索投资省、见效快的办学新路子,在全国率先打破传统的办学格局,创立了收费、走读、短学制、职业性和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办学模式,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1982122日,《人民日报》发表《短期职业大学—江汉大学很受欢迎》,1983219日《光明日报》在第一版登载《新型职业大学—江汉大学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中国青年报》发表《一支崛起的校园新军—记武汉市江汉大学》,肯定了学校办学方向;1983729日,《人民日报》发表《江汉大学不捧“铁饭碗”走出新路子》一文,并在《编余》栏内以《江汉大学在挑战》为题,指出“江汉大学在向一切都包下了的传统办学路子挑战”,号召“有志于高校改革的同志应当欢迎江汉大学的挑战”。紧接着,《湖北日报》以《江汉大学考察记》为题,连续发表7篇对学校的考察报道,全面介绍学校创办3年取得的成绩。1984210日,《半月谈》杂志将江汉大学首届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供不应求列入湖北省五大成就之一。198411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面介绍学校办学成绩和特点,对学校的改革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媒体的报道引起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重视,1985年派员来校专题调研,并于同年419日编发《情况简报》(1196号),以《一种新型的地方大学(短期职业大学)的发展概况》为题介绍了江汉大学的办学情况,1985618日,又在《调查与研究》(第九期)中,编发了《要办好短期职业大学》一文,提交中央领导同志参阅,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极大关注。

  1986625日,江汉大学以校党委、校行政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名义致信胡耀邦同志,汇报了学校办学6年来取得的成绩,并恳请他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书信由当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曾任胡耀邦同志秘书的陈维仁同志转呈。

  胡耀邦同志看到书信后非常高兴,对陈维仁同志说:这类大学是我国高教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应该支持!并且欣然接受江汉大学的恳请,同意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19868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将胡耀邦同志815日题写的 “江汉大学”校名,连同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致江汉大学的函,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转交到江汉大学。

  胡耀邦同志题写的校名书写在一张长4.03尺,宽1.9尺的宣纸上,“江汉大学”四个字从左至右横排,并在四个字后从上至下竖排签上了他的名字——“胡耀邦”。胡耀邦同志亲笔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的消息传开后,不仅使江汉大学师生员工欢欣鼓舞、倍感光荣、深受激励,而且在全国同类地方大学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家认为,这是党中央和胡耀邦同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当年的教师节,是我国建立教师节后的第二个教师节,910日前后,江汉大学围绕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同时,将学校校牌、校徽、信笺、学报封面、校报刊头等的“江汉大学”用字都改用了胡耀邦同志的手书体。

  胡耀邦同志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的事已经过去25年了。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为适应武汉市科教兴国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11017日经教育部批准,原江汉大学与原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成为了新的江汉大学,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相信,新的江汉大学使用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校名,必将极大地鼓舞着江大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奋斗,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摘自2011年校园网首页“辉煌十年”校庆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