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冷军作品解读——限制与自由

发布者:贺念发布时间:2018-03-22浏览次数:3086

冷军,1963年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原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席、武汉画院院长。作品曾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等。

往往感慨自己居然选择了这样一条异于常人的如修炼般沉寂的路子,不过我想大概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异于常人,才使得我的作品有些与众不同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我一直是在思考、创作,从未真正言表过什么所谓思想啊、观念啊、艺术境界啊、造诣啊,等等。就算偶尔和朋友们聊天漫谈,也大抵都是些艺术杂谈罢了!也曾想过要归纳一下、捋顺一下,也想整点正儿八经的文字来,但花时间来码文字对于我来说真是件奢侈的事,因为我的作品大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超写实作品解读

《世纪风景》

《世纪风景》之一,是被梦境启发而成就的,梦中那干裂的泥土让我联想到“干裂”、“枯竭”等工业化后的悲凉景象。我用了世界地图作为载体并随后衍生和设计出后面的《世纪风景》系列作品。这一系列直到现在也未全部完成。

《世纪风景》之一  120×180cm  1994年作

《世纪风景》之三,有感于韩国的一次事故。电视播放的汉城一座豪华商厦坍塌了,钢筋水泥间夹杂着华丽的物品和血肉模糊的尸体,这是怎样的一个惨烈景象,而类似事件国内外都不乏例举。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已逐渐被钢筋水泥所覆盖,人类作茧自缚,将所谓第二自然——高楼大厦异化成自己的坟墓,它无疑是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将钢筋水泥与儿童的玩具绞在一起,模拟出电视中那惨绝人寰的场景,强烈的对抗和不和谐、不调和的视觉感觉,十分贴切地表现了这一感受。这件作品在表现上是相当到位的一件,我非常喜欢,但没有在大展上露过面。参加过一次拍卖,被买者无意间损毁,非常可惜!

《世纪风景》之四,设计在一张病床上的世界地图,用了一些与生病和治疗有关的用具,意喻一个亟待医治的世界。也许是与生命有关,与生死相关,所以该作品对观者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是件不可多得的上品。

文物-新产品设计199397×126cm  获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艺术作品奖

《丰碑》是继《文物——新产品设计》之后的又一件有关“发动机”的作品,一个碑一样的设计“不知是纪念还是颂扬”,这是这件作品的基本隐喻。“纪念”、“颂扬”对于工业化而言都是过去式。其现实意义和价值都无法判断了,整个画面十分悲壮。我的许多创作,前一件作品会对后一件有相当的启示性作用,如《世纪风景》之一我用的泥土,让我联想并衍生出《文物——新产品设计》,

1995年作品《世纪风景之二》获’95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金奖

而这件作品让我起用了废铁从而设计出了《世纪风景》之二。

世纪风景之三布面油画200cm×105cm 1995

《世纪风景》之三中用了儿童玩具——奶嘴,而正是这个奶嘴让我开发出复印丙稀画等等。

《五角星》

作品《五角星》,1999年,130cmx130cm

《五角星》创作的成功让我在绘画事业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不仅仅因为绘画上的价值,其内涵的敏感性使它原本简单的东西也变得复杂了起来,加上它又在上个世纪最后一次全国美展获金奖,更成为学术界注意的焦点,一时间争议不少,仁者智者各有所见,其实也正好体现了艺术本来就具有多义的性质。观众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主动思考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这一时期的作品已逐渐走出观念设计性的创作状态,进入自在自为的直述状态,开始用感觉来说话了。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现当代艺术在中国经过一代人20余年的努力,终于步入了前台,被社会和官方所接纳,并且正在被市场所追捧,与资本一起变得越来越强势。其社会角色产生根本性转变的同时也被其消化和解体,丧失了原来的文化身份和言语方式,成为社会利益的受益方,使之不知所措、迷失方向。艺术的内在精神与逻辑被蓄意曲解、滥用、本末倒置、为所欲为,其敏锐、独立、批判的精神内核被流行性、时尚性、风格化样式所取代。无聊、乱性、暴力、政治化、卡通化、妖魔化充斥着学术界和市场,简直就是邪灵附身,小鬼欲仙的一片乱象,其命运归宿一目了然。真正的现当代艺术精神被误读或置于一旁不予理会,甚至故意歪曲,新一代则心智迷乱不知所措也只好信马由缰了。批评界失语,市场的推波助澜,则更是加快和恶化了这一进程。真是乱上加乱,惨不忍睹……回头看看,让我发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在这个境域中也正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对传统和经典的重新认知,我感到迫切和必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2004)就是这一时期有针对性的一件作品。

《肖像之相》

2005年创作的《肖像之相——小罗》、2007年创作的《肖像之相——小唐》和2011年创作的《肖像之相--小姜》。这一系列的人物肖像作品从平静、祥和的画面里,有意无意间从人物着装和姿态、面部表情和神态透着经典、传统的古典意蕴,意在唤起大家重新审视传统、回味经典的意识。

《圣贤书》

  

《圣贤书》107x73cm

《圣贤书》依然是一位着装清雅而随意的少女,高挽发髻,赤手赤脚地坐着,认真地品读手里的一本书。在浮躁、节奏快捷的当今社会,这样宁静的图像中带给我们的是久违的认真品读的状态。我希望任何的病垢都有解药就好,也许这是我的一厢情愿,但在传统中我看到了一丝的光亮。我想利用经典启发一些思考,让人争论、纠正一些看法。艺术要重回圣坛,人也许不能太强大、太主宰、太夸张,从而失去了敬畏的心灵,目空一切,为所欲为。

《天光》

  《天光》创作时间20093月(尺寸195110

《天光》,其灵感来源于一次旅游,在罗马西斯庭大教堂里,光线比较暗,连接拱形高耸的天顶与高墙的是一幅米开朗基罗绘制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画面繁复生动,气势却显得庄严凝重。来参观这幅壁画的人特别多,各个国家的人,不同肤色的脸仰望着,不同肤色的手四处指指点点,不同的语言唧唧呀呀……惶恐中似乎真要经历一次上帝对人类的审判。也许上帝并不存在,但今天的人类要自我救赎,难道不需要一次精神上的自我审判吗?感慨之下我创作了这幅《天光》,将这样的场景镶嵌在一个硕大而又繁复的古典金色画框里,画框是几个无邪的小天使手持羽毛座驾圣马腾空而起的场面。整个画面设计既有些现代感又凝重神圣,意在告诫人们反思自我,追溯根源,回归传统之精髓。也许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带动了本该与资本无关的艺术界和现代经济相结合并形成十分混乱的病态局势,但很多人却浑然不知。这样的状态引发了我的焦虑,因此最近的创作大都有启发引导大家回归、自省、返璞归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