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大要闻

江汉大学人才强校 促进内涵式发展(湖北日报)

时间:2020-12-17 09:19:18浏览:4424设置

    [编者按]今天,湖北日报以《江汉大学人才强校 促进内涵式发展》为题,刊发我校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高水平城市大学的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江汉大学校园风貌。


谢先启院士在一线指导项目改造。

刘继延团队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彭海团队完成的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梁勇团队作工作交流。

     12月19日,江汉大学将迎来合并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党代会,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长远办学目标。近年来,江汉大学以服务武汉为己任,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构建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深度融入和有力支撑武汉发展,努力建设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地位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水平城市大学。

    近年来,江汉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一套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有突破。该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学术水平在工程爆破领域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截至2020年11月,学校以全职和柔性引进并举的方式先后引进海内外专家学者累计281人。包括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另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2人、省级人才计划人选34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江汉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257人,其中正高188人,副高482人,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45.9%。国际化和实践型教师比例稳步提高,师资队伍总体呈现高水平、有特色的良好发展趋势。多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称号,多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与指导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师资结构优化大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学校建有省部级研究平台17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省研究生工作站4个,其中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是全国首家专门进行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近五年,该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110余项。参与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CPCI等三大检索收录2000余篇次;出版教材、著作300余部,先后获得省、部、市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30余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近年来,江汉大学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建立校院两级管理、部门协同配合、责任和分工明确的全方位人才工作格局。2017年,江汉大学制定《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重点调整人才配套政策,从薪酬待遇、科学研究、团队建设、生活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措施,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学术生态和环境,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规范工作程序,尤其是突出绩效管理,强化人才考核评价。2018年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江汉大学又制订了《“双一流”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江汉大学还设立人才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投入,2019年学校人才经费投入达上亿元。学校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学术生态和环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江汉大学已经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可以更好地发挥集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在今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江汉大学将继续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和学科前沿研究凝聚学术队伍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打造一批优秀创新团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

学校发展历程

四校合一20年飞速发展

    江汉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原江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创办于1952年的原武汉教育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原武汉市职工医学院。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2009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

    2002年6月,江汉大学整体搬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江汉大学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9年,学校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成为第一家拥有全职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17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建设点名单。2020年,5门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评课程数并列省属高校第二。

    江汉大学党委书记张幸平介绍,学校合并组建近20年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和省、市高水平大学建设历史机遇,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方面提升显著,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了一个台阶。在与武汉这座城市共兴共荣、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江汉大学实现了办学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高层次人才团队展示

    近年来,江汉大学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智慧引进和智力引进并重,围绕重点学科(专业)和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平台和团队建设以及申博工程,加快人才高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院士团队创新机制体制引才引智并举

    2019年3月,江汉大学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及其团队,整合“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爆破公司和校内学术资源,成立了江汉大学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国内首家集“产学研创用”一体化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聘任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谢礼立为荣誉教授、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同时还邀请了包括刘加平等5位院士在内的13位国内顶尖专家加盟研究院。

    谢先启院士团队完成的亚洲首例百米级钢筋混凝土烟囱双向折叠爆破拆除工程、我国首例高层楼房多向多次折叠爆破拆除工程、目前世界上一次性爆破长度最大的桥梁拆除工程和一次性整体爆破拆除规模最大的群楼拆除工程等多项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武汉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团队围绕精细调控炸药爆炸过程、降低爆破次生有害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爆炸反应工程”研究方向为学校申博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正全力以赴抓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迎接科技部专家论证考察。

彭海团队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汉大学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已有人才的培养。

    通过实施“江汉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打造“学术平台+创新团队模式”,努力营造高水平学术人才成长环境,造就一批以中青年为主,思想活跃、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研究骨干,借助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江汉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江汉大学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成为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青年学术骨干来校开展科研工作的省市人才工作亮点。

    2018年江汉大学出台《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办法(试行)》,建立科学的选拔、培养和考核评价机制,先后选拔两批共计3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签订培养协议,实行动态管理,在薪酬待遇、科研资助、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助推中青年拔尖人才快速成长。

    江汉大学彭海教授团队制定的植物品种鉴定国家标准与转基因鉴定国家标准已经成为中转基地启动与运行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团队的MNP标记技术也被写入了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制定的《中国·海南国际自贸港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特区整体规划》,为海南国际自贸港种业战略的科学实施提供了技术与标准保障。依托团队开发的MNP标记技术,2020年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有“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分子检测与种质健康实验室”。目前江汉大学已承担科技城委托的品种鉴定技术研发项目,研发精准且快速的种质资源DNA指纹采集与判定技术,构建品种 DNA指纹数据库。在后续合作中将建设DNA分子鉴定技术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育种交易平台,以解决动植物与微生物资源引进、中转、溯源、利用与交易中的核心问题。

刘继延团队引才举措推陈出新

    近年来,为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内外人才来江汉大学,学校适应形势,解放思想,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引才举措推陈出新。

    特别是学校按下“申博”按钮后,为提高办学层次,学校依托“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聚焦学校国内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助推“申博工程”实现突破。2016年,武汉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由化环学院刘继延教授主持、江汉大学与武汉正浩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仿金属外观塑料合金梯度熔融共挤关键技术”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开发了梯度熔融共挤生产工艺及成型设备,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及2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在抗划伤、耐摩擦、附着力等性能方面优于传统喷涂工艺生产的型材,符合RoHS指令要求。使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已在多家家电制造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科学完善的制度是激发科研热情、提高管理效益的催化剂,江汉大学近年来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体系管理,使引进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出台7个重要文件,从科研项目设置、学术管理、评优奖励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了科学、健全的管理体系。

    学校还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给予在国内较有竞争力的待遇。同时与他们签订个性化的协议,在安家费、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费等方面按需制定标准,取得了明显效果。

梁勇团队吸纳外力协同发展

    2019年春,“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江汉大学揭牌,标志着江汉大学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揭牌仪式上,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梁勇教授表示:省重点实验室立足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重大需求,主要依托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成立。研究院成立之初,特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7名研究员作为该校特聘教授、兼职研究生导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青年千人计划3人。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以江汉大学为第一单位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科研经费累计达 1700万元。

    未来几年,研究院将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将已建成的专业认证实验室(江汉大学环境检测中心),在非涉密或国家无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向全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创建“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探讨促进科技资源创新服务的合作机制,实现高校优质创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开放共享。同时,针对武汉市河湖水质改善的民生需求,充分发挥江汉大学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特长,联合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成立“武汉淡水生态修复联合中心”,通过多方协作联合攻关,提出并实施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解决方案,推动武汉市河湖水质好转,助力武汉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撰文:江萱

    相关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012/17/content_71791.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