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江大要闻

江汉大学迈向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新征程(长江日报)

时间:2020-12-16 09:18:14浏览:4314设置

    [编者按]今天,长江日报以《江汉大学迈向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新征程》为题,刊发我校以服务武汉为己任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江汉大学校园风景。

学校举行庆祝建党98周年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誓师大会。

刘继延团队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大女足首夺2020女超联赛冠军,创造武汉体育三大球历史。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多学科团队一体化治疗提高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率。

    巍巍江城,惟楚有材;三角湖畔,英才辈出。

    江汉大学是一所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办学体制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在校生2万人,拥有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实现零的突破。

    合并组建二十载,搬迁至中国车谷助力大武汉复兴,江汉大学坚守初心,立足武汉,服务武汉,贡献武汉,抓住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战略机遇期,把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复兴大武汉的城市发展战略有机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将大地作课堂,用实践写答卷。“十三五”期间,江汉大学紧密围绕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需求,在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走出校门办大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断强化校区、校企合作,为武汉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江大力量。

    “十四五”即将到来,江汉大学召开合并组建以来首次党代会,谋划未来发展,以服务武汉为己任,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新征程。

    立足武汉:

    产研学一体化,走出校门办大学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江汉大学秉持“立德、致用、兼容、创新”校训,通过推进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江汉大学共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医学免疫学”“法律援助社会实践”5门课程名列其中,入选课程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89位,在湖北省属高校中并列第二。这些课程均由资深教授与年轻骨干教师担纲执教,涵盖了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多种教学模式。

    打开校门办大学,江汉大学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和武汉城市发展需求,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围绕院士高峰团队,新建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一批院士汇聚院士讲坛,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丰硕。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社会巨大变革,江汉大学积极推进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面向产业和社会需求,大力实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今年7月,学校调整工科院系设置,撤销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3个学院建制,调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设置,融合4个学院和其他教学资源,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的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新成立的两个学院全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同时,也成立了校级人工智能研究院、校级人工智能实验中心;成立智能制造学院,整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基地,同时成立校级智能研究院。

    学校面向武汉,面向产业需求,围绕应用研究、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攻关。新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教学创新中心”“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教学实训中心”等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东风咨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共建智能软件测试实验室协议,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联合科技攻关合作新模式;与长江鲲鹏生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鲲鹏产业学院”;与北京佰高讯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金额206.5万元的横向项目“园区智能综合运维云管理平台”。

    江汉大学党委书记张幸平表示,江汉大学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打破传统工科专业、学科和学院界限,增设新工科专业,既是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紧贴武汉城市发展需求,向高水平城市大学迈进的需要。

    服务武汉:

    围绕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服务

    疫后重振以来,武汉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新业态新模式,让科技实力成为撬动“强武汉”的支点。江汉大学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助推武汉发展的关键变量,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服务。

    学校成立专家教授服务考察团,前往武汉新港、武昌、东西湖、洪山、汉阳、江夏、黄陂、新洲、青山等地访企业、进社区,进一步夯实校地合作基础,为拓展合作渠道“寻方问药”,务求“立足武汉更牢、服务武汉更实”。各区纷纷称赞江汉大学专家教授服务团送来“及时雨”,体现了学校开门办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务实精神和为武汉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撑的担当精神。

    谢先启院士团队完成的亚洲首例百米级钢筋混凝土烟囱双向折叠爆破拆除工程、我国首例高层楼房多向多次折叠爆破拆除工程、目前世界上一次性爆破长度最大的桥梁拆除工程和一次性整体爆破拆除规模最大的群楼拆除工程等多项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武汉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做大做强国内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材料,依托“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由江汉大学牵头的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柔性显示的关键核心材料——柔性显示PI基板的科技攻关。在刘继延教授带领下获批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多个项目支持,通过江汉大学、武汉天马微电子、华烁科技协同攻关,解决了柔性基板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申请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澳大利亚专利2项。核心专利技术转让给湖北鼎龙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2020年投资3亿多元建成了1000吨的聚酰亚胺浆料工业化生产线,目前产品已经在天马、华星光电等主流显示面板企业形成批量应用,对于我国柔性显示供应链安全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今年9月,学校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的两个新科研平台“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江汉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生物种质基因检测鉴定中心”正式揭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研究院多年合作中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共同探索的一系列生物基因检测技术已应用于农业、医学、法医、食品等多个领域,获多项专利及国际标准,实验室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深入贯彻实施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针对武汉市河湖水质改善的现实需求,发挥研究院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的理论与技术储备,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武汉淡水湖泊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提出和实施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解决方案,推动武汉市河湖水质好转,助力武汉市社会经济长足发展。

    “十四五”即将开启,江汉大学在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新征程中,将始终以服务武汉为己任,积极构建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深度融入和有力支撑武汉发展,努力建设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地位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水平城市大学。

    贡献武汉:

    军运赛场、战疫前线,江大与城同在

    去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盛大举行。学校所在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军运会的“主赛场”,承办了开闭幕式、游泳、跳水、篮球、排球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和赛事。

    面对在“家门口”举办的盛会,江汉大学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当好东道主,展现新面貌。江大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最大热情、提供最优服务、作出最大贡献:高标准改造综合体育馆,确保男排赛事成功举行;4321名学生志愿者参与赛会各项服务,是志愿服务人数最多、服务类别最全、训练周期最长的高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为城市争光、为军运添彩。

    军运会期间,学校还高水平完成男排竞赛组织工作,中国男排在江大体育馆勇夺世界冠军。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称赞赛事组织和体育馆设施世界一流,国际军体联、八一排球队、军运会执委会特别发来感谢信。

    创新体教结合模式,探索学校、企业、协会“三结合”路径。2017年,江大女足以女足甲级联赛冠军的成绩升入超级联赛,连续两年杀进前四,并最终在今年问鼎冠军。武汉市政府在贺信中称赞:“江大女足书写了足球改革‘武汉模式’的新篇章,开创了武汉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充分展现了英雄城市与人民的英雄气概,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疫情风暴之眼,江汉大学在战疫中彰显责任和担当,全校13人被评为国家、省、市抗疫先进个人。

    战疫中,江汉大学教职员工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冲锋在前。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积极投身新冠肺炎救治,收治确诊及疑似病人1325人,发热门诊累计接诊1.8万人次,重症救治成功率高于全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在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中,完成了10万人次采样和13万人份检测任务。

    学校紧急改建医疗隔离点,累计收治隔离人员773人;全校24个基层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137个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与社区结对共建,513名教职工下沉全市14个区200余社区,近2000名党员就近开展常态化服务,87名教职工组建120急救中心远程分指挥中心,97名师生参加全市流调专项工作队,校医院10人驰援东苑医院;1000余名学子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校友捐赠1800余万元。

    疫情阻击战中,从江汉大学校园走来的青春战队表现特别亮眼。他们有的是大一新生,有的是大四医学生,有的是刚入职的年轻医生,他们在各大商超协调物资,为重症病患送餐,甚至与病毒贴身搏斗。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这个城市的孩子。这是他们的城。

    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学校有1000多名武汉市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30余名医学院学生到方舱医院参与疫情防控,他们敢于担当,冲在前面。

    2016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孙甘霖主动报名,成为东西湖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医护志愿者。她去过养老院,为高龄老人采样;到过福利院,为躺在床上的残障人士检测;也去过隔离点,接触确诊治愈复查患者。“我身为一名武汉人,也是一名党员,又是学医的,理所当然应该站出来。”孙甘霖先后战斗在消杀组、核酸检测组、流行病学调查等抗疫“最前线”,这名武汉女孩用入学时宣读的《医学生誓词》激励自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人民的健康,我们理应去守护。”

    和孙甘霖一样,章聪也在这座城坚守着。25岁的章聪从江汉大学毕业不到一年,是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医生。战疫的日子里,章聪常常顾不上吃饭,大半个月瘦了12斤,双手裂出了密密麻麻的小口子,又疼又痒。“轻伤不下火线,这都是小事。”

    这支青春战队中,有人在前线挽救生命,有人在后方为社区居民服务。

    数计学院退伍军人沈文璇,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青年志愿者。他所在的团队负责搬运抗疫物资。元宵节那天,他从白天一直忙碌到深夜,扒几口泡面就继续工作,这个元宵节成为他最难忘的一个节日。

    商学院学生程文擎,主动报名参加大学生线上爱心助学专项行动,通过线上辅导的形式,为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郑悦颜的家在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疫情防控期间,居委会要为3000多户居民运输、分发蔬菜,人手极度紧缺。这名江汉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向父亲提议,用自家的中巴车为居民购买物资。父女俩一拍即合。每天上完网课,郑悦颜就开始统计团购群里的近百份订单,协助将近1吨重的蔬菜装车,来回花费1个多小时运到小区广场,再将冬瓜、萝卜、玉米等蔬菜一一分类装好,按照清单分发给居民。

    社会体育专业的杨光曾是武汉军运会期间的“优秀志愿者”,疫情袭来,他“想尽自己的努力,为我的社区做一点事”。杨光家住黄陂区横店街建国社区,他主动请缨帮助居民购买配送生活物资。急需用药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杨光提前打电话统计药品清单,骑着电动车来回跑6个药店买齐各类降压药、消炎药和感冒药,再挨家挨户送。

    江汉大学是一所城市大学,由城市举办,服务城市。这是学校的定位,也是学校最鲜明的特色。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高水平城市大学,是江汉大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江大人矢志不渝的教育初心。在新的征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理念,积极对接武汉城市产业转型、城市创新体系、人才高地建设,紧密贴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将城市需求融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环节,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奋斗拥抱新时代,用实干开启新征程,为大武汉复兴再作出新贡献。

    撰文:江萱

相关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20-12/16/content_191407.htm

 



返回原图
/